红军长征在汉源的战斗:激战黑崖关申宝配资
来源:相关史料
在汉源县清溪与富庄镇交界的界山关口村道旁,屹立着一座用黑色花岗岩雕刻而成的纪念碑。碑身正面朝向富庄方向,碑顶镶嵌着一颗红色的五角星,下面则刻有“黑崖关战斗遗址”七个镏金大字。碑文的落款是“汉源县人民政府立”和“2022年9月”。碑的背面朝向清溪方向,书写了这样一段简洁却充满历史感的文字:“1935年6月1日,红军占领头驿后,继续向富庄进军。一路红军沿塔子山进攻猛虎岗,另一队红军直接逼近黑崖关,威胁到汉源县城清溪。6月2日,红军在黑崖关一带与敌军展开了激烈战斗。由于正面进攻遭遇重重阻碍,红军决定采取侧面迂回,经过吊岩子和胡叶坡,成功袭击了黑崖关北侧的火丘坪制高点,占领了敌军的阵地。随后的战斗中,红军采取了灵活的麻雀战术,以少数兵力与敌军主力周旋,围而不攻。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敌军被迫躲入工事,无法出击,纷纷乱开枪炮。最终,红军成功完成了牵制敌军、掩护主力的任务后,撤离汉源北上。”这段纪实的小字,简单地讲述了红军在黑崖关激烈战斗的经过。站在纪念碑旁,时常可以看到前来缅怀的游客,三三两两的人们在这里拍照留念,或者静静地欣赏着四周的美丽景致。
展开剩余73%黑崖关,又称黑牙关,或三牙关,是位于汉源县清溪镇与富庄镇交界处的一个重要关口。这个关口曾是花椒和樱桃的主要产区,至今仍以其自然资源闻名。原本,黑崖关是建黎乡与西溪乡的交界地带,直到2019年才进行乡镇合并,建黎乡并入了清溪镇,而西溪乡则合并到了富庄镇。黑崖关的位置非常特殊,是通向飞越岭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历史上交通要道的地位十分重要。关口的山脉以黑色岩石为主,山势险峻,故名黑崖关。早在唐代,李德裕曾任西川节度使时,便对边防加强了防备和建设,黑崖关便是防线中的重要一环。唐太和五年(831年),他整顿了边防,黑崖关也在这股大力整治下显得尤为坚固。
明洪武年间,黎州安抚司的番人曾经火烧黑崖关,时任蜀王的朱椿向朝廷求援,朱元璋随即派遣大将瞿能和蓝玉出兵前往大渡河打败了番人,重新恢复了这片战略要地的安全。黑崖关的前后两侧都有悬崖峭壁,尤其是左山高耸如直壁,险峻无比,令人望而生畏;右山则较为宽广,延展至大相岭的主峰,山脉蜿蜒不断。站在黑崖关的高处,眼前便是清溪古镇的壮丽全景,远处的山脉与苍茫的云海交织,景色如诗如画。
历史文献记载,红军长征过程中,1935年6月1日,红一军团二师四团突破飞越岭申宝配资,占领了三交坪和宜东场。此后,红军分为三路:一路从三交坪翻越龙华山,途经荥经的大桥冰;一路从宜乐翻越打马岗,攻向荥经新庙;还有一路追击敌人至富庄。在飞越岭的战斗中,红军与敌方24军的袁国瑞旅展开了激烈对抗。红军在奋勇攻击下突破敌人防线,继续向宜东挺进,并成功击退了从富庄增援的肖绍成团。
在黑崖关和周边地区,红军遭遇了敌军顽强的阻击。24军由军长刘文辉指挥的警卫旅在清溪城严阵以待,与飞越岭败退的敌袁旅合力防守。然而,红军经过激烈的战斗,最终采用了灵活的战术:正面进攻未果后,红军决定绕道侧翼,从吊岩子和胡叶坡突破敌军防线,袭击北侧的火丘坪,占领敌军阵地。与此同时,红军还通过麻雀战术,用少数兵力与敌军周旋,持续困扰敌方,使其无法进行有效反击。
经过两天两夜的艰苦战斗,敌军完全无法突破红军的围攻,许多敌人只能躲在工事内,发射不准的枪炮。在这场战斗中,红军击溃了敌军5个团和2个营,歼灭了一个营和两个连,俘虏了600余名敌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和弹药。战斗结束后,红军成功完成了牵制敌军、掩护主力部队的任务,顺利北上与主力会合。
黑崖关战斗遗址
在今天的黑崖关,你可以仍然看到当年战斗的遗迹,红军从富庄方向仰攻黑崖关的山坡依旧清晰可见。站在这片战场上,往下俯瞰,便能看到昔日激战之地,远处的清溪古镇依然生机勃勃,而当年激烈的战斗仿佛仍在眼前重现。
发布于:天津市爱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