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横沙新洲)建设迎来“关键落子”。记者从上海农投集团获悉,《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横沙新洲)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已于近日获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复。
这是上海首部基于《横沙新洲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3年)》编制的专项规划。这份覆盖106.14平方公里的“施工蓝图”,不仅为后续建设提供法定依据,更清晰勾勒出横沙新洲的未来模样:到2035年,这片横沙岛以东的滩涂区域,将蜕变为集农业、生态、科创、休闲于一体的发展热土,建成世界级现代都市生态绿色农业示范区,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横沙新洲)。(上海农投集团供图,下同)
在横沙新洲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此次专项规划进一步深化了生态蓝绿网络、综合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及核心区与加工区的布局钱盈配,明确了河湖蓝线、道路红线、启动区范围及近期实施市政设施的控制线,成为指导产业园后续建设项目审批的法定依据。未来,横沙新洲将迎来四大核心变化——
规划范围图
变化一,生态水网“化整为零”,自然风貌更鲜活。专项规划凸显生态优先理念,对生态体系构建、河道规模优化、线形美化进行了深入思考,并确定河湖水系落位布局。专项规划没有简单保留大片水面,而是选择“化整为零”,在保持总水面率不变的前提下,新增了十多个0.1到0.2平方公里的小湖泊,形成“河湖交错”格局,让水网更自然密布。
变化二,打造自然乡村肌理,形成低密度高品质空间。专项规划明确,不搞集中连片的大开发,以“多组团、小聚落”布局替代城市化设计,每个组团规模不大,在10到25公顷左右,镶嵌在田园、林地和水系之间。此外,建筑高度普遍不超过18米,形成低密度高品质的建设用地空间,打造兼具现代感与乡土气息的乡村肌理。
变化三,划定科创启动区,农业创新有了“核心阵地”。横沙新洲不仅要种地养鱼,更要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高地。专项规划专门在核心区西南部划出了一片农业科创启动区,支持研发创新。更人性化的是,根据上海市融合用地政策,在核心区先行启动区、生产加工区的研发和工业用地中,允许配套不超过15%面积的住宿、商业、文化等辅助功能,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公共配套服务。
变化四,全产业链打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未来,横沙新洲不仅是“粮仓”“渔场”,更是“农业全链条体验地”——从前端的绿色种植、生态养殖,到中端的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再到后端的农业科普、休闲体验,全链条将实现统筹布局。此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也提前布局,设置了不同等级的服务设施,分布在园区各个角落,确保企业、游客和居民都能享受到便利。
横沙新洲产业布局规划示意图
按照规划时间表,到2035年,横沙新洲现代农业园区总体框架将全面建成,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届时,这里将成为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定位相匹配的世界级现代都市生态绿色农业示范区,为上海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接下来,专项规划将进入落地实施阶段,随着各项建设逐步推进,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横沙新洲)将从“施工图”加速变为“实景画”,一座“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现代农业标杆,正在长江口缓缓展开。
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横沙新洲)
爱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